近期,省人才服务局流动人才党委在粤港澳大湾区(广东)人才港隆重举办“树榜样·强阵地·话星火”系列活动,通报表彰了2025年省人才服务局流动人才党委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为新建的“流动人才党员之家”揭牌,并与广州市人事服务中心联合开展“周末课堂”。省委社会工作部部长、省委“两新”工委书记崔建军,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机关党委书记谢忠保出席活动顶级配资,为获表彰党员颁发证书并为局“流动人才党员之家”揭牌。100余名流动人才党员代表到场参会。
在座领导共同为受表彰同志颁发荣誉证书
强化选育用 星火立标杆
省人才服务局高度重视流动人才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坚持“全员管理、从严管理、创新管理、用情管理”,创新实施“星火行动”。
一是以“全员普训+个别特训”为抓手,筑牢全覆盖教育体系。以支部为单位,采用“党员点单、党委送课”的模式,利用节假日走进全省各地党校扎实开展了15期线下集中培训,参训人数近1000人。选拔能力素质过硬、主动担当作为的优秀党员担任党支部书记,并组织专题培训,推动新任书记快速熟悉岗位职责、提升履职能力。
二是以“强强联动+先锋对话”为理念,创新开展特色教育活动。以“人才服务人才”的理念,联合广州市人事服务中心共同打造“周末课堂”。邀请省市两级流动人才党员杰出代表就行业实践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等方面进行专题分享和合作对接。选派流动人才党员骨干参加高层次人才研修班,与高层次人才混编管理、共同研学,促进不同人才群体联学联动。
三是以“创先争优+强化榜样”为基础顶级配资,掀起比学赶超热潮。2024、2025年连续两年组织评选表彰,以正向激励点燃广大流动人才党员的奋斗热情。近年来,培育出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终身荣誉奖”获得者温鹏华同志;积极投身公益、开展社区公益沙龙的陶智园同志;投身生物医药技术研发,数次获得国家专利和研发专项基金的赵峰同志。
精耕深实细 暖“流”润心田
针对流动人才党员分布广、流动性强的特点,省人才服务局通过常态化关怀举措,着力打造“粤好服务粤有情,此心安处是吾乡”的党建品牌,增强党员的归属感。
一是实施“悦读四季+红色观影”计划,以优秀文化滋养初心使命。每季度转发学习资料,适时为流动人才党员订购书籍。2024年以来累计发放1.5万余本书籍。组织流动人才党员观看红色革命电影,丰富流动人才党员的组织生活。
二是优化“组织凝聚+关怀帮扶”效能,以温情暖意筑牢坚强堡垒。依托人才港建设“流动人才党员之家”,引导各支部组织沉浸式主题党日、读书沙龙和志愿服务实践。在落实节日节点慰问的基础上,建立困难党员动态跟踪台账,2024年以来共慰问困难党员66人次。为党员提供就业创业、技能培训、权益咨询等帮助,将组织的温暖渗透到党员生活和工作的各方面。
三是深化“教育管理+人才服务”宗旨,以跨界交流促党建业务互促共进。省人才服务局创新组织流动人才党员参与人才港大讲堂、高层次青年人才“1+1”社群活动、招聘会等各类影响广泛的人才活动,推动流动人才党员和各类人才跨界交流,助力有需要的党员解决单身和就业等急难愁盼问题。
严管筑根基,流动循良序
省人才服务局坚决扛起从严管党治党政治责任顶级配资,坚持服务用情与从严管理有机结合。
一是强化“定向包干+动态联络”机制,织密党员与组织的“连心网”。健全定向包干负责制。由局机关支部党员定向包干流动人才党支部,定期督促党员交纳党费,跟进日常学习教育,做好政策解读。2024年以来为流动人才党员提供咨询服务达1.1万余人次,及时回应解决党员在教育培训、党费交纳、组织关系转接等方面的困惑。
二是实施“属地转移+流动登记”举措,确保党员流动不断线。按照规定推进组织关系属地化转移,明确“纳入社区管理的离退休人员、人事档案已转出省人才服务局、工作单位已建立党组织以及连续稳定居住6个月以上”的4类应转出党员,逐人告知相关政策,主动对接居住地及工作单位党组织,全流程跟进组织关系转接,2024年以来共转出481人。针对暂无党组织接收的党员,集中进行流动党员登记,向流动人才党员发放《流动党员活动证》,引导党员就近就便参加组织生活,确保党员始终紧紧凝聚在组织里。
三是强化“警示教育+严肃处置”手段,抓好流动人才党员纪律和作风建设。在集中教育培训动员时同步开展警示教育,深入剖析反面案例,筑牢流动人才党员思想防线。
下一步,省人才服务局将继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不断完善“星火行动”和暖“流”计划,进一步优化党组织建设和党员队伍管理,组织创先争优激发流动人才党员工作热情,不断推动流动人才党员教育管理与服务提质增效。
《南方》杂志全媒体记者、南方+记者 | 石静莹
【本文责编】蒋玉
【频道编辑】周丽娜 莫群
【文字校对】华成民
【值班主编】刘龙飞 郭芳
【文章来源】南方杂志党建频道
新宝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